存在問題1:屋面山墻、女兒墻泛水滲漏。 原因分析:收頭構造不合理,卷材張口沒有訂牢,封口處封閉不嚴。女兒墻壓頂板抹灰層開裂,雨水沿墻面進入;砌眉磚抹灰層開裂或后澆混凝土挑檐開裂。 預控措施或方法:磚砌女兒墻高度較低時,卷材收頭可直接鋪至女兒墻壓頂下,用金屬壓條釘壓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閉嚴密,壓頂上部抹灰放坡端部抹鷹嘴滴水。
 存在問題2:屋面落水口處滲漏。 原因分析:落水口安裝不牢,嵌縫不嚴,附加層做法不正確。 預控措施或方法:落口水安裝時位置、標高、坡向要正確。標高不得過高也不宜過低。落水口標高應考慮排水坡度和找平層、保溫層、防水層等的厚度;落水口安裝時與女兒墻或屋面板四周應用細石砼(摻膨脹劑)嵌填密實,安裝牢固;落水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坡度不應小于5%,落水口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20mm,深2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存在問題3:屋面變形縫處漏水。 原因分析:屋面變形縫構造做法未按設計要求施工;屋面變形縫預制砼壓頂板接縫處未用密封材料嵌縫或因抹灰開裂。 預控措施或方法:屋面變形縫應按設計要求認真施工,同時滿足變形及膨脹的要求。 預制砼壓頂板每塊接縫處做好嵌填密封膏,抹灰時做好泛水找坡;采用鍍鋅鋼板壓頂時,接縫處應卷邊搭接或焊接牢固。當變形縫與女兒墻相交處,金屬板要交圈。


存在問題4:天溝滲漏水。 原因分析:天溝、檐溝的結構變形,溫差變形導致裂縫,防水構造層不符合要求,水落口杯直徑太小或堵塞造成溢水、漏水。 預控措施或方法:溝內防水層施工前,先檢查預制天溝的接頭和屋面基層結合處的灌縫是否嚴密和平整,水落口杯要安裝好,排水坡度不宜小于 1%,溝底陰角要抹成圓弧,轉角處陽角要抹成鈍角,用與卷材同性質的涂膜做防水增強層,溝與屋面交接處空鋪寬為200mm的卷材條,防水卷材必須鋪到天溝外邦頂面。
 存在問題5:伸出屋面管道根部滲漏。 原因分析:出屋面管道根部與找平層未留凹槽嵌填密封材料;防水附加層做法不細;卷材防水上部收頭未加套箍,卷材老化開裂剝離。 預控措施或方法:伸出屋面管道周圍的找平層應抹成圓錐臺,管道與找平層間應留20×20mm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填塞密實;管根卷材附加層必須嚴格按工藝要施工,兩層附加層,其中一層的一半剪成條狀與基層粘貼,另一半卷上管根部(高度大于250mm),搭接不少于100mm,另一附加層壓在鋸齒上將縫隙遮擋;防水卷材收頭必須加金屬套箍箍緊,并用密封材料封嚴
 存在問題6:層面卷材起鼓。 原因分析:卷材防水層粘結不實;在卷材防水層中粘結不實的部位,有水分和氣體。水分來源于找平層,現澆找坡層和保溫層中含水量過高,當其受陽光照射后體積膨脹而造成卷材鼓泡。 預控措施或方法:防水層鋪貼前,基層應干凈、干燥;基層干燥有困難時,應采用排氣措施。其主要做法:利用找坡、找平層設置的分格縫作為排汽道,作排汽道時,分格縫適當加寬為30mm,排汽管在分格縫交叉處及找坡最高點,排氣口宜設在通風道或女兒墻處,鋪設卷材時,分格縫處增一層附加層,寬度宜為100mm,一般將附加層卷材折起,一半與基層點粘,另一半空鋪, 這樣可充分發揮卷材的抗拉性,延長使用壽命,然后再大面積鋪設防水卷材。排汽道縱橫貫通,設置間距宜為6m,并與排氣孔相通,排汽孔處應做好防水處理。


存在問題7:屋面卷材防水層接縫處漏水。 原因分析:防水卷材鋪貼方向或搭接方向不正確;防水卷材短邊和相鄰兩幅卷材長、短邊接搭寬度不符合要求;高分子防水卷材搭接部位未采用接縫專用膠粘劑粘合和材料性相溶的密封材料封嚴。 預控措施或方法:卷材鋪貼方向應按屋面坡度的大小進行鋪貼。.屋面坡度小于3%時,卷材宜平行屋脊鋪貼。屋面坡度在3%~15%時,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鋪貼。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振動時,瀝青防水卷材應垂直屋脊鋪貼,高聚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鋪貼。上下層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鋪貼。鋪貼卷材應采用搭接法。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縫,應順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縫,應順******頻率風向搭接。下層卷材的搭接縫及相鄰兩幅卷材的接縫應錯開1/3~1/2卷材幅寬,短邊應錯開不小于500mm。當鋪貼高分子卷材時,搭接部位應采用與卷材配套的接縫未用膠粘劑輥壓粘貼牢固。粘合時應按膠粘劑的性能控制膠粘劑涂刷與粘合間隔時間,并用與材料相溶的密封材料封嚴。
 存在問題8:屋面防水層樓角部位(陰陽角),防水層破壞造成滲漏。 原因分析:防水層陰陽角處由于熱應力集中,變形較大,陰陽角處防水層往往先于大面積防水層提前破損,致使屋面滲漏;防水附加層施工未符合規范要求。
 預控措施或方法:防水層陰陽角找平屋應按設計要求做成圓弧或倒角。圓弧半徑按卷材種類防水卷材在陰陽角加做附加層,附加層寬度按設計規定,一般為500mm左右,采用全粘實鋪為主。附加層也可采用防水材料加網格布涂刷。
 
存在問題9:外窗四周滲漏。 原因分析:窗框四周與墻面堵縫不密實,縫外側未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封材料不合格;窗上口未做滴水槽(鷹嘴)或構造不合理;外窗臺比內窗臺高,形成倒泛水,雨水順外窗臺進入室內。
 預控措施或方法:無附框的窗框與墻間縫用發泡聚氨酯填塞,再用密封膠密封。有附框的窗的要裝附框時應安裝牢固,墻面收口砂漿抹壓、密實。安裝窗時,與附框間留夠縫隙(大于5mm),注發泡聚氨酯再封密封膠。窗上口做滴水槽(寬10mm,深10mm)或抹鷹嘴,滴水槽距窗側墻20mm。見下圖。安裝窗前應先檢查窗臺標高,是否會因外墻裝修后,外窗臺高于內窗臺,看出問題應統一處理后,再進行安裝,保證窗臺內高外低。外窗臺應有5%坡度。采用鋁合窗或塑鋼窗時,應把窗下框開好排水孔,防止空腔使水進入室內。
存在問題10:地下室滲水。 原因分析:配合比不準,塌落度過小,長距離運輸和自由入模高度過大,造成混凝土離析;局部鋼筋密集或預留洞口的下部混凝土無法進入,振搗不實或漏振,跑模漏漿。 預控措施或方法:對混凝土應嚴格計量,攪拌均勻,長距離運輸后要進行二次攪拌。對于自由入模高度過高者,應使用串桶滑槽,澆筑應按施工方案分層進行,振搗密實。對于鋼筋密集處,可調整石子級配,較大的預留洞下,應預留澆筑口。模板應支設牢固,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指派專人值班。
存在問題11:地下室砼結構的施工縫滲水。 原因分析:施工縫留設位置不當;施工縫清理不凈,新舊混凝土未能很好結合;鋼筋過密,混凝土搗實有困難。 預控措施或方法:施工縫應按規定位置留設,墻面水平施工縫加止水條的形式防止滲水,防水薄弱部位及底板上不應留設施工縫,墻板上如必須留設垂直施工縫時,應與變形縫相一致。施工縫的留設、清理及新舊混凝土的接漿等應有統一部署,由專人認真細致地做好。設計人員在確定鋼筋布置位置和墻體厚度時,應考慮方便施工,以保證工程質量。 存在問題12:地下室預埋件部位產生滲水。 原因分析:預埋件過密,埋件周圍混凝土振搗不密實;在混凝土終凝前碰撞預埋件,使預埋件松動;預埋件鐵腳過長,穿透混凝土層,又沒按規定焊好止水環;預埋管道自身有裂縫等。預控措施或方法:預埋件應有固定措施,預埋件密集處應有施工技術措施,預埋件鐵腳應按規定焊好止水環。地下室的管線應盡量設計在地下水位以上,穿墻管道一律設置止水套管,管道與套管采用柔性連接
 存存在問題13:地下室砼結構裂縫產生滲水。 原因分析:干縮、溫度、水泥用量過大或水泥安定性不好等因素引起砼裂縫。 預控措施或方法: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須經過檢測,杜絕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產品,砼配合比由試驗室提供,并嚴格控制水泥用量。對于地下室底板等厚大體積的混凝土,應遵守大體積砼施工的有關規定,嚴格控制溫度差。對商品混凝土采用三摻技術防止裂縫。設計時應綜合考慮諸多不利因素,使結構具有足夠的安全度,并合理設置變形縫,以適應結構變形。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地下室外墻轉角處,由于溫度和收縮的作用特別容易產生應力集中而導致墻體開裂,為防止此類裂縫產生的,最好措施是,在設計時轉角處增加適量的抗裂鋼筋承受集中應力,避免裂縫
存在問題14:地下室的后澆帶處理不合理產生滲漏。 原因分析:后澆帶新舊混凝土未結合好。 預控措施或方法:首先對后澆帶處混凝土進行剔鑿,剔鑿出新茬,不得有松動石子,而后用高壓水槍沖洗,清除積水,均勻澆撒高一標號的水泥漿,最后澆筑高一標號的微膨脹混凝土,振搗密實,澆水養護,直到混凝土強度滿足規范要求。 存在問題15:樁基底板滲水。 原因分析:基礎為樁基礎的,由于樁頭防水處理不好,造成底板滲水。 預控措施或方法:樁頭防水處理:樁頭鋼筋用止水帶密封,樁伸入承臺為50㎜,樁頭防水按要求施工,樁頂及樁外150㎜一圈做2㎜厚防水涂料,樁頂及樁外300㎜一圈用防水砂漿壓實抹光,卷材與樁一周接縫處用聚氨脂封閉嚴實。

存在問題16:含有地下水底板滲水。
原因分析:含有地下水的底板,由于降水不到位,混凝土墊層潮濕,造成涂刷的冷底子油不沾,致使防水卷材與墊層無法結合成一體,造成卷材空鼓,底板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