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小雪節氣。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于黃經240°,在每年的11月22或23日,這時,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所以稱小雪。

小雪節氣有什么特征?
小雪是24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到了小雪時節,冬天的跡象更明顯了一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描述:“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意思是說雨水在降落過程中寒凝成雪,但量不大,勢未盛,雪量和寒冷程度都未達到大雪時候。
小雪時節,北方冷空氣勢力逐漸增強,東北、西北等地區的氣溫也迅速下降到0℃及以下。小雪的三候依次為:“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也就是說,進入初雪的冬季,無雨即無彩虹;陰陽二氣各自運動,沒有交鋒攪動;天地閉塞不見生機,而雪藏入冬。

小雪來了要下雪了嗎?
小雪前后,黃河以北地區已開始降雪,北方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諺語。南方偏北地區也漸次進入冬季,但還有一些農活可做,有“趁地未凍結,澆麥不能歇”之說;而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則有“立冬下麥遲,小雪搞積肥”的說法。

小雪有什么講究?
中國幅員遼闊,同一時間點的不同地區氣候差異很大。我們知道,東北地區“霜降腌白菜”,江浙一帶是到了小雪前后才開始腌漬冬菜。南京有諺語:“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清代厲惕齋的《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此外,還要把糯米炒熟儲存起來,以供寒冬時泡開水吃,當地民諺:“炒糯米曰‘炒米’,蓄以過冬。”小雪時節開始釀的酒,俗叫小雪酒。
其實總的來說,小雪節氣沒有被人們賦予太多的習俗內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沒有特殊的節俗儀式和食物等。自古以來,與四立、二分和二至等節點明確的節氣相關的習俗較多,其他一些節氣更多的只是天時流轉而已。

|